冷链(cold chain)是指某些食品原料、经过加工的食品或半成品、的生物制品和在经过收购、加工、灭活后,在产品加工、贮藏、运输、分销和零售、使用过程中,其各个环节始终处于产品所必需的特定低温环境下,减少损耗,防止污染和变质,以保证产品食品安全、生物安全、安全的供应链系统。
冷链物流布局主要集中在仓储、商贸、仓配环节,而公路干线运力方面主要依托社会个体车主、小车队碎片化承运状态,形成一种散乱的状态。随之产生一系列问题:很多冷链仓库都是单一温区,无法提供常温、冷藏、冷冻多元模式,不能帮助客户有效降低物流成本。
按照冷链运输食品的加工程度可分为以下2大类。
初级农产品:蔬菜、水果;肉、禽、蛋、牛奶;水产品;花卉产品;
加工食品:速冻食品;禽、肉、水产等包装熟食;冰淇淋和奶制品;快餐原料;
食品的不同,所需要的运输温度也是不同的,我们习惯性的将这些能制冷的车辆统称为冷藏车,其实是它的统称。按照食物运输所需要的温度不同,冷链运输又可细分为三类,分别是:保鲜类、冷鲜类、冷冻类。
冷冻货物、一般冷藏货物及危险品等,由于货物自身不会发出热量,而且在装箱前已预冷到设定的运输温度,其堆装方法非常简单,仅需将货物紧密堆装成一个整体即可。在货物装之间、货物与箱壁之间不应留有空隙。但所装货物应低于红色装载线,只有这样,冷空气才能均匀地流过货物,保证货物达到要求的温度。
冷链物流在运输和储存的时候都需要控制温度,冷藏车或者冷藏设备的成本就高出普通车辆许多。并且这些车辆使用有限,通用性较差,这就增加了运输成本;而冷链仓库需要的冷藏设备,的装卸设备,的技术人才。
冷链物流对时间的要求更高更严格,运输与仓储时间的长短,直接关系到冷链能耗的消耗,间接提高了冷链物流的成本,保管温度越低,单位时间冷能消耗越大,冷链物流成本越高。
冷链物流应遵循“3T原则”:产品终质量取决于载冷链的储藏与流通的时间、温度和产品耐藏性。“3T原则”指出了冷藏食品品质保持所允许的时间和产品温度之间存在的关系。由于冷藏食品在流通中因时间—温度的经历而引起的品质降低的累积和不可逆性,因此对不同的产品品种和不同的品质要求都有相应的产品控制和储藏时间的技术经济指标。